新闻资讯
news center10年前,他作为香港交易所首位来自内地的“掌门人”走进公众视野;5年前,他因沪港通为内地投资者所熟悉;1年前,他成为全国政协委员,以新的方式为国家改革开放贡献自己的力量。今年参加全国两会,他就即将启动的科创板建言献策,毫无保留。他就是全国政协委员、港交所集团行政总裁李小加。
面对是否担心科创板分流港股上市资源及“流量”的问题,李小加在接受上证报独家专访时表示:“不存在分流不分流的问题,‘水’很多,只要有好东西,有好‘鱼’,‘水’就会来。”
上周,李小加发布了就任港交所集团行政总裁以来最雄心勃勃的一份战略规划。他表示,港交所要继续做好中国与世界的“连接器”,未来将围绕立足中国、连接全球、拥抱科技三大主题,打造一个国际领先的亚洲时区交易所。
谈政协提案:科创板利好多方
“我今年提的两个建议均围绕科创板。”在接受上证报采访之前,李小加一直对今年带来的提案守口如瓶,然而一开口,就让人大吃一惊。
人们总是想当然地认为,香港交易所和内地交易所存在微妙的竞争关系,而在上海证券交易所设立科创板,会分流香港交易所的上市资源及“流量”。
“这其实是思维方式问题,得看你是想在‘池塘打鱼’还是在‘大海里打鱼’,不能老有存量的概念。”李小加说。
他认为,上交所设立科创板并试点注册制,对港股市场是有好处的。他举例称,如果他建议的“允许国际投资者通过沪港通参与科创板发行”被采纳,科创板能给国际投资者开一条通道,就相当于一下子在互联互通市场的“货架”上放了一堆“货”,北向资金可投资标的将增加一级市场的股权产品,这可以提升港股市场对国际投资者的吸引力。
2018年成为全国政协委员时,李小加曾表示,希望把市场的声音特别是港股市场的声音带到北京,为国家的改革开放,以新的方式贡献自己的力量。
“我认为作为全国政协委员,和作为港交所集团行政总裁,目标是一致的、互补的,因为对国家好的事情,一定是对港交所好的。”李小加说。
谈战略规划:多头并进虽难必至
今年是李小加就任港交所集团行政总裁的第十个年头。就在上周,港交所发布了《战略规划2019-2021》,这是李小加任内发布的第四份“战略规划”,李小加将之称为“港交所近年来最雄心勃勃的一次立志”。
李小加说,之所以说是“最雄心勃勃”,是因为以前的战略布局是侧重于某一个点、某一条主线,某个产品或某个互联互通项目的开发,是单点修路筑桥,而现在是全方位立体推进,要整合之前的突破点,把它们连成线、形成面、聚成体,让它们发挥协同效应,全面打造一个国际领先的亚洲时区交易所。
李小加坦言,想做的事很多,多头并进肯定很难,挑战也更大。“但不试怎么行呢?既然机会已经在眼前了,那就尽最大的努力搏一把。”
“如果把我们的战略看成是一架飞机的话,‘立足中国’和‘连接全球’就分别是飞机双翼的两个引擎,缺一不可,如果只有一个引擎,飞机是飞不远的;‘拥抱科技’则是这架飞机的新型燃料,通过科技赋能、科技创新,就可以飞得更高、更快、更远。”李小加说。
李小加表示,与前几个战略规划的推进相比,最新的战略推进起来阻力反而没有那么大。“市场对我们过去的努力、取得的成绩是认可的,这使得他们愿意给我们更多的信任和更大的尺度。这种开放的态度,使得前进的阻力更容易克服。”
谈科技革新:
向现代化的高科技交易所转型
近年来,全球资本市场在科技推动下迅速发展。在采访中,李小加向记者表示,技术浪潮已来,港交所将努力使自己立于浪潮顶端,从一个传统交易所向一个现代化的高科技交易所转型,利用科技拓展新机遇、探索新天地。
李小加表示,交易所的行业特点决定了其必须把保证市场运作的平稳放在首位,而且必须考虑所有市场参与者的接受程度,所以在核心系统上更加重视稳定性,有时不得不在灵活性和创新上有所牺牲。未来港交所会在保障市场平稳运作的前提下,加快革新核心系统的步伐,提升市场运营效率。
李小加认为,从一个传统交易所向一个现代化的高科技交易所转型,确实面临很大挑战,但现在来做这件事变得比以前容易。“因为技术本身已经发展到一定关口,港交所的挑战不是引领技术,而是借助技术浪潮,利用公信力及领导力,把大家都想干的事情汇集在一起,提升市场效率。”
在大数据已成为驱动下一次技术革命和社会进步的核心动力的背景下,港交所也在探索大数据的商业化,使其成为金融市场的一大新的资产类别。
李小加认为,跟大型科技公司合作会是方式之一,但不是看中他们的技术,而是看重他们是否为数据的持有者、是否为数据的需求者、是否是数据的计算者、是否是计算能力的提供者等。
事实上,港交所在“拥抱科技”方面已经有所行动。在刚刚过去的2月份,港交所宣布了拟认购深圳市融汇通金科技有限公司(下称“融汇通金”)51%股权的消息。融汇通金是金证股份的子公司,是一家技术服务提供商,业务涉及交易所市场、金融监管领域的技术和数据应用等领域。
(信息来源:上海证券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