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资讯
news center近一段时间以来,一些省份下调2019年增长目标,引发了舆论关注。中国经济下行压力加大,这是客观现实。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提出,经济运行稳中有变、变中有忧,外部环境复杂严峻,经济面临下行压力。但同时也应当看到,中国经济基本面仍然稳健,仍然具备较强韧性,新的积极因素正在不断出现。
实事求是地说,中国GDP增速符合经济规律。从三次产业角度看,中国第三产业占GDP的比重在逐年提高,而第三产业的劳动生产率通常低于第二产业。从外部环境看,始于2016年中的全球复苏共振已接近尾声,而贸易保护主义的威胁尚未全部显现,近期国际航运晴雨表的BDI指数已落至两年多来的新低;另一方面则是由于目前中国经济正处于三大攻坚战和高质量发展的新阶段,以往常用的政策手段,如加大基建投资力度、放松房地产市场调控等,都受到非常大的掣肘。
实际上,无论是从外部环境的变化,还是从经济基本面的支撑,以及政策面的转圜余地来看,目前都有不少积极因素正在出现,中国经济仍然具备较强韧性。
首先,外部环境并未完全恶化。美国经济已经显现出越来越多的见顶回落迹象,美联储本轮加息已临近尾声,甚至有转向降息的可能,美元和美债利率对新兴经济体的“双收紧”效应消退,资金正重新从发达经济体向新兴经济体回流。对中国而言,一方面,随着美联储加息结束,人民币逐渐企稳,货币宽松的空间正在打开;另一方面,新兴经济体的需求回暖,将有助于对冲对发达经济体的出口回落。
其次,中国经济基本面仍然稳健。经过40年的快速发展,我国经济的规模、深度、韧性都已今非昔比。其一,我国拥有全球最具潜力的消费市场,人均GDP接近一万美元,中等收入群体数量已经超过4亿人,这是我们应对外部形势变化的最大底气;其二,我国拥有完善的产业体系,高新技术产业占比不断提升,新旧动力逐渐接续;其三,我国拥有雄厚的人才基础,工程师红利正在替代劳动力红利;其四,我国还有巨大的有效投资空间,新型基建、民生领域、环保领域等仍然具备诸多投资机遇。
最后,政策逆周期调节逐渐加码。去年底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明显加大了稳增长的政策权重,各项逆周期调节措施已相继到位。比如,财政政策方面,中央已提前下达超过1.8万亿元的转移支付资金额度和1.39万亿元地方债新增额度,较往年大幅提前,预计两会上通过的赤字率目标和地方政府专项债额度都会上调。
不可否认,中国经济仍然面临不少不确定因素。从外部看,抢跑效应消退之后出口会回落到何种程度,值得关注;从内部看,由于房地产调控并未放开,居民部门杠杆率有放缓迹象,今年房地产投资端和销售端都有可能继续放缓。但总体上看,这些因素已进入政策视野,并不构成意外冲击。
总的来说,尽管外部环境复杂严峻,困难挑战更多,下行压力加大,但也要看到新的积极因素正在出现,经济基本面仍有潜力,政策正在积极做出调整。随着这些效应逐渐释放,中国经济有望在三季度迎来反弹,全年仍将运行在合理区间之内。
(信息来源:经济参考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