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对信托行业来说,日子并不好过。最新数据显示,三季度信托资产规模已经从26万亿元的高点回落到23万亿元,环比下降1.13万亿元;并且从信托资产规模的季度增速变化看,三季度同比增速-5.19%,自2010年季度统计数据以来首次跌入负值区间。资管新规、银行理财子公司的设立等消息不断冲击着信托业。如何进一步明确自身定位,业务发展该往何处去等问题都是信托行业面前的难题。业内专家表示,2019年信托业挑战与机遇并存。
今年信托业明显承压资深信托研究员袁吉伟对记者表示,2018年信托行业景气度下滑,信托公司分化延续,短期看信托行业发展面临的挑战增多。一是业务规模持续萎缩,主要是通道业务萎缩。“这不是一个短期问题,而是资管新规下的长期趋势,需要信托公司提升主动管理能力,强化专业化水平,增强资源整合能力,实现信托业务由机会型发展向专注化发展;由单一业务向多元综合化发展;由单一客户向产业链、生态圈发展;由类信贷模式向真资管业务发展转变。”
二是风险管控压力增大,风险项目尤其是集合信托风险项目大幅增加,信托公司兑付压力增大,这要求信托公司需要提升风控能力,完善全面风险管理建设,强化风险集中度管控,加强风险识别、风险评估、风险监测和风险处置的能力。
三是在业务增速放缓以及风险管控的双重压力下,经营业绩受到负面影响,部分信托公司业绩增速降幅较高,行业发展波动性提升。
复旦大学信托研究中心主任殷醒民对《上海金融报》记者表示,2018年信托行业发展可以用“数量有所下降、质量大幅提升”来形容。“年初以来,资管新规落地,信托公司积极响应监管要求,主动采取调整策略,减少通道业务数量。通道业务规模缩减,非通道业务主动管理类产品规模上升,这是信托业质量上升的重要表现之一。”
截至2018年三季度末,全行业实现营业收入747.66亿元,较上年同比略降1.15%,总体保持平稳;行业实现利润总额494.43亿元,较上年同比下降10.72%。从当季度数据看,三季度行业新增营业收入234.33亿元,较上季度环比减少13.2%,较上年同比减少9.35%;三季度新增利润总额134.38亿元,较上季度环比减少30.15%,较上年同比减少28.88%,降幅较二季度有较明显扩大,经营业绩指标持续调整压力较大。
袁吉伟指出,三季度信托行业经营业绩下滑,主要与固有业务波动以及风险压力上升等因素有关。随着资本市场的下滑,固有业务配置和收益波动加大,投资收益增速在三季度为负增长;今年信用紧缩比较明显,社融增速持续下滑,企业融资难度上升,信用风险升高,受此影响信托公司盈利能力下滑。展望2019年,信托行业受业务规模收缩以及主动管理难度增大等因素影响可能面临增速下降压力,而固有业务因为资本市场的稳定有望好转,信托公司风险控制压力依然较大,加之信息科技、财富管理等方面支出较高,整体盈利水平难显著回暖。
除了业务发展,信托行业面临的监管环境也引起普遍关注。袁吉伟表示,2018年,行业监管依然较为严格,全年开出罚单20多张,与去年基本持平,强化了信托公司合规要求。
在监管和经济环境的影响下,今年信托公司转型力度明显加强。
袁吉伟指出,信托业的转型一直在持续,多年来,信托公司不断探索信托制度应用的新领域、新空间和新模式。从今年来看,传统业务方面,信托公司加强业务升级和专业化水平,增强资源整合和运作能力;新业务方面,信托公司转向更加聚焦消费金融、家族信托、资产证券化等方向。部分信托公司已经实现了规模化发展,但是整体收入贡献还远不如传统业务,需进一步加强核心能力建设,增强市场竞争力。“当然,在信托文化尚不普及的情况下,信托转型发展并不容易,需要信托公司下更大决心,付出更多努力。同时也需认识到,信托业务转型是一个系统工程,每一项业务都需要有与之相匹配的业务能力、机制、体制和运营管理模式再造,这需要长远规划,转型不会一蹴而就。”袁吉伟坦言。
那么,放眼2019年,信托业会有什么样的表现呢?
殷醒民认为,在经历了今年的调整后,2019年信托行业表现可能要好于今年。“信托是为实体经济输血的重要金融工具之一,尤其今年下半年,信托业为‘稳投资’作出大量贡献,诸如支持地方政府融资等等。明年,政府稳经济的力度可能加大,这对信托业来说,正是可以发挥经验与优势的领域。”
袁吉伟表示,2019年,信托业机遇与挑战并存,机遇主要在于财富管理尤其是高净值客户财富传承、财产管理等方面的需求持续增强,新兴产业、新兴业态金融服务不断上升,消费金融仍有较大潜力;挑战方面,去通道推动信托业务规模收缩,宏观经济下行压力增大,信用风险依然处于较高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