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18日,中国银保监会发布了《关于进一步做好信贷工作提升服务实体经济质效的通知》(以下简称《通知》),相较一周前发布的“加强监管引领 打通货币政策传导机制提高金融服务实体经济水平”,《通知》更加详细阐述了对金融机构的要求。
“总体来看,《通知》基本涵盖了近段时间市场中提及的相关信贷难题。”交通银行金融研究中心高级研究员武雯表示,从银保监会近期发布的数据来看,7月份新增贷款中基建和小微贷款占比近半,反映了以定向结构性调整为主的信贷政策已见成效,后续监管政策将进一步从提升银行风险偏好以及加大低风险资产供给两方面同步推进引导力度将持续加强。而在降低实体融资成本的导向下,后续贷款利率上升的空间将进一步挤压,而同业负债成本的下行对息差企稳能起到缓冲作用,预计下阶段银行利润驱动力将进一步实现量价切换,以量补价成 为下阶段银行运营的主要策略。此外,财政刺激也有望带动银行资产增速的企稳回升。
加大力度支持实体经济融资
去年以来,金融领域有力落实强监管政策,对于防控金融风险发挥了积极作用,结构性稳杠杆也取得了比较好的效果,尤其是企业部门的杠杆率得到明显改善。但同时,严监管造成原来通过“影子银行”融资的主体无法再获得银行信贷支持,信用偏紧有所体现,内外压力下,实体信用风险有所上升,金融机构也开始审慎选择贷款主体。
在上述因素影响下,委托贷款、信托贷款和票据融资下降比较明显,导致今年上半年社会融资规模增量有所下降,同比少增两万亿元,下降幅度18%。2018年1至6月,通过委托贷款、信托贷款、未贴现的银行承兑汇票三类非标资产进行的表外融资同比少增合计3.74万亿元。
人民大学重阳金融研究院高级研究员董希淼表示,《通知》是对前段时间银行业、保险业服务实体经济一些措施的总结和深化,既强调增加增量又强调盘活存量,既强调扩大内需又强调稳定外需,既强调服务企业又强调服务个人,是“宽信用”政策的具体体现。
具体来看,《通知》从满足实体经济融资需求的领域,强调要有所为、有所不为。有所为主要针对例如小微、“三农”、基础设施投资、消费信贷、进出口企业跨市场金融服务需求等方面仍要一以贯之、多加支持;有所不为,重点强调不能盲目抽贷,从行政的角度要求银行合理提高风险偏好。“例如,从方式方法上,监管强调要合理确定考核指标,避免某些特定时间节点上引发企业资金紧张。对一些暂时困难但资质较好的企业,尤其是小微、‘三农’、民营企业、基础设施项目领域在符合标准和条件的情况下,可以满足其后续融资需求,避免资金断供。”武雯表示。
一位地方监管人士也表示,当下对金融机构支持小微企业非常重视,不仅政策多方引导,还鼓励银行妥善开展“无还本续贷”的工作。
强调风险管控与底线思维
除了对实体经济融资需求给予支持外,《通知》从风险管控的领域,再次强调加大不良处置力度,加快推动“僵尸企业”出清的要求不变。并从另一层面强调监管只是鼓励合理的“无还本续贷”,并不代表银行业金融机构可以借此隐瞒不良贷款。同时,强调要盘活存量资产,腾挪信贷空间,提高资金使用效率等,鼓励推动已签约的市场化债转股项目尽快落地。
此外,《通知》还从提升内部体制机制的角度,强调银行业金融机构进一步规范经营行为,严禁附加不合理贷款条件,减轻企业贷款负担。同时,从深化改革、提升信贷审批及服务效率的角度,加强服务实体经济的能力建设。
值得关注的是,《通知》要求,在不增加地方政府隐性债务的前提下,加大对资本金到位、运作规范的基础设施补短板项目的信贷投放。这也回应了此前外界所关注的,“宽信用是否会再度刺激地方隐形债务增长。”
对于近期政策的影响,华创证券研报《从“宽货币”到“宽信用”的四次路径演绎》认为,从历史经验看,经济下行阶段,“宽货币”总是先行,但过去三次“宽货币”向“宽信用”的传导周期逐渐拉长。本轮扩大内需是短期内首要目标,尤其在中美经贸摩擦不确定因素的冲击下,“稳增长”将走到“去杠杆”之前,扩大内需将是未来半年至一年中国经济稳定发展的首要支撑,但受制于不能再加的居民和企业杠杆以及遏制房价上涨的政策约束,本轮周期政府对房地产的调控政策只能趋严而不会放松。因此,最终的重任就落到了基建上。
重点关注商业银行潜在风险
不过武雯也提醒,2018年下半年,内外需求的同步放缓可能为经济增长带来一定压力,尤其是去杠杆、限错配、去通道等强监管措施仍有一定的持续性影响,部分潜在风险可能对商业银行资产质量形成挑战需加以关注。
在她看来,首先,债券违约增加可能引起的风险传导需要警惕。2018年以来,“影子银行”等非信贷融资渠道持续收紧,表内承接表外融资需求压力不断增加,资金面整体趋紧,企业层面的资金相对紧张,债券违约规模有所上升。未来一段时间,如果信用债违约数量继续上行,可能对商业银行的资产质量产生负面影响。
其次,融资渠道持续全面从紧,部分房企可能会面临较大的资金压力。从偿债周期看,今年房企债务到期的规模较大。而随着传统融资渠道收窄,发债、非标、股权融资以及境外发债等融资渠道也均面临较大限制,房地产行业作为资金密集型行业也会受到较大影响。同时,融资成本上行以及房地产调控政策的延续,也进一步增加了房地产企业的资金周转压力。在房企再融资受到较大约束的情况下,负债水平较高、对外部融资依赖度较大的中小型房企需要警惕面临的风险。
再次,地方政府平台公司债务风险需加以关注。2018年,地方政府债务管理持续增强,平台公司融资环境趋紧,信政类业务信用风险有所增加,金融机构对信政类业务的管理也更趋审慎。对于部分政府层级较低、财政状况较弱、债务负担较重地区的平台公司而言,信用风险仍将逐步显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