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资讯
news center华泰证券创设海尔租赁ABS信用保护凭证,系上交所首批:12月17日,华泰证券完成2019年海尔租赁第一期资产支持专项计划信用保护凭证的创设,这是上交所发布《关于开展信用保护凭证业务试点的通知》后市场上推出的首批信用保护凭证之一。该专项计划原始权益人为海尔融资租赁股份有限公司(简称“海尔租赁”),计划管理人为华泰证券资管,财务顾问为华泰联合证券。本期信用保护凭证采用簿记建档的方式发行,参考实体为2019海尔租赁第一期资产支持专项计划,参考债务为其优先级品种。 海尔租赁是海尔集团旗下的民营融资租赁企业,服务于产业链相关小微企业的融资。本期资产支持专项计划基础资产涉及将近70家中小微企业融资人,分布于教育、设备制造、环保服务等行业,单笔最大融资余额不超过6,000万元,平均每笔融资余额不超过1,500万元。华泰证券集团提供的“ABS+CDS”一揽子金融解决方案得到了市场认可,多家机构参与认购,信用保护凭证预簿记建档的全场认购倍数达到1.7倍,有效帮助中小微民企融资。(文章来源:wind)
平安租赁三获年度租赁公司,方蔚豪获年度融资租赁人物: 中新网上海新闻12月16日电 12月11-12日,由中国外商投资企业协会主办,中国外商投资企业协会租赁工作委员会承办的"2019中国融资租赁年会"在上海召开。平安国际融资租赁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平安租赁")凭借在行业内的创新发展和领先优势,荣获"年度租赁公司"称号。这是平安租赁继2014年和2017年之后第三次获奖。平安租赁董事长兼CEO方蔚豪也再次荣膺"年度融资租赁人物"称号。在本届年会上,平安租赁副总经理魏林丰出席年会论坛,就着力实体经济,服务中小微企业发展展开专题讨论和交流,分享公司发展经验,魏总指出,公司小微金融目前服务全国2万家小微企业发展,提供了超200亿元的资金支持,集约化获客、标准化产品、模式化风控和制式化流程是小微金融发展的"利器"。(文章来源:wind)
世茂并购福晟!或成中国房地产史上最大的房地产并购交易: 2019年12月17日,多位消息人士向记者透露,闽系房企福晟集团正计划出售资产,以缓解流动性压力。其中一位接近交易的人士称,目前主要交易对象是世茂地产,出售资产涉及非上市公司的部分股权,具体细节正在谈判。目前,福晟急需解决的是短期内的流动性问题。公司2019年中报显示,他们的短期债务高达443.47亿元,超过总债务的一半。其中还有近70亿元即将到期,而他们手中不受限制的流动现金仅有57亿元。
过去一年,世茂房地产成为融创中国之后并购市场又一大明星。在很多房企开始谨慎拿地之时,世茂的逆周期操作,补充了大量的土地储备。3月22日,世茂集团旗下的世茂股份以3.78亿元买下泰禾集团(下称“泰禾”)杭州蒋村项目51%的股权。3月25日,根据泰禾公告,福州泰禾向世茂转让南昌茵梦湖项目四家标的公司各51%股权,总计代价18.05亿元。随后的4月和5月,世茂集团并购了泰禾位于广州、杭州等地项目。截至目前,世茂累计花费超过77亿并购泰禾多个项目。 (文章来源:南方周末、风财讯深度、地产人言等公开资料)
融资租赁业务定价要用新基准?客户接受度不高难倒金融租赁公司?贷款市场报价利率(LPR)机制定价改革后,不同金融机构间的利率传导效应正在显现。上证报记者获悉,金融管理部门正在积极引导金融机构应用LPR机制定价。不过,在实际推进的过程中,仍面临着一些实操方面的挑战。据了解,目前,已有金融租赁公司在新增合同中按照LPR机制定价,但遇到了客户短期内无法接受等执行难题;而融资租赁公司则未有案例。(文章来源:wind)
关注信息
更好融入“一带一路” 租赁业亟待高质量“走出去”:近年来,中国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双向投资不断深化,共建“一带一路”已取得丰硕成果。商务部公布的数据显示,中国企业对沿线国家的投资累计已超过1000亿美元,沿线国家对中国的投资也达到480亿美元。今年1至10月,中国企业对“一带一路”沿线的56个国家和地区新增投资合计114.6亿美元。作为集合融资与融物、贸易与技术更新于一体的金融工具,融资租赁是产融结合的重要“推进器”,在服务“一带一路”方面大有可为。然而,有租赁业内人士认为,融资租赁产业在服务“一带一路”进程中仍存在一定程度的缺位,整体业务渗透率、规模、作用有待提升。在共建“一带一路”持续推进的大背景下,如何更好地融入其中、寻找发展的战略机遇、推动租赁产业高质量“走出去”,成为租赁行业共同面对的课题。
目前业内的共识是,“一带一路”蕴含着租赁产业发展的广阔空间。“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催生了大规模港口、机场、铁路、核电、电信等基础设施建设新需求,而融资租赁公司具有连接金融服务和实体经济的桥梁作用,在参与大型基础设施建设项目方面具备服务优势。此外,中国电建集团租赁有限公司董事长许贺龙表示,将目光投向国际市场,做“一带一路”业务也是融资租赁产业自身发展的需要。融资租赁产业天生具有全球化的特点,纵观欧、美、日、韩等国家地区融资租赁产业的发展,基本上也经历了外部输入、本土成长、产业发展到一定程度后再对外输出这一历程。当前,随着共建“一带一路”向纵深推进,中国融资租赁产业也从输入型产业逐渐走向输入和输出双向发展,从这个角度而言,“走出去”是大势所趋。当前,我国已有部分租赁公司在服务“一带一路”方面先行先试。《金融时报》记者了解到,业内如工银租赁、中航国际租赁、中车金租等公司均有所布局。据介绍,中航国际租赁在印尼、柬埔寨、格鲁吉亚、阿联酋等国家促成多个航空航运项目,发展跨境租赁业务,推动“一带一路”沿线国家航运产业发展。
共建“一带一路”目前的融资主体主要是政策性银行和东道国的政府担保资金,在这样的背景下,融资租赁业务如果单单是提供资金的话,在渠道和成本上没有优势,而且将资金用到国外后,后续的跟踪和监管也会成为难题。因此,跨境租赁并不是简单地提供融资。租赁公司在“走出去”的过程中也需要回归融物本源,为客户提供具有融资租赁特有属性的整体解决方案,解决客户“痛点”,发挥租赁价值,如此才有发展空间。
租赁业务的国际化发展基本上都会经历三个阶段:在起步阶段,境内的企业“走出去”,比较典型的做法是用国内的资金做国外项目,承租人和出租人在国内,推动产品和设备“走出去”。到第二阶段,承租人在国内,实现境外融资,获得相对较低的资金成本,服务国外项目。到第三阶段,实现承租人、出租人和资金都在国外落地,我国的租赁公司在国外实现“本地化”,比如在当地设立合资租赁公司,从而可以避免租赁物的跨国转移,也能更好地适应当地法律和政策要求,增加租赁业务服务的广度和深度,推动跨境业务走向成熟。(文章来源:广东省融资租赁协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