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闭

新闻资讯

news center

新时达转债首秀破发 可转债打新“博傻”逆转

发布时间:2017-12-06 来源:21世纪经济报道 浏览量:4987

 可转债已出现了批量破发的情况。在告别打新疯狂收益后,部分市场人士呼吁可以将投资配置的目光转向二级市场。

 继12月1日济川转债、久立转2上市首日在盘中跌破发行价后,信用申购新规下首只上市当日收盘价跌破发行价的可转债出现了。12月4日,新时达转债上市首日报收于96.58元。

 就在一个月之前,可转债打新收益率还在同IPO新股收益率作比较,转眼间可转债便已出现了批量破发的情况。

 更值得注意的是,目前可转债待发行的规模尚未完全释放,这也让市场为后续新可转债产品的发行捏把汗。

 “近期转债新券上市的价位已越来越低,而新券上市的价位、估值偏低,一定程度上也在反映着当前市场情绪的冷淡。如果纵向比较,可以看到情绪已接近冰点。”中金公司固定收益部张继强12月3日指出。

 接连破发

 可转债打新行情转换的速度超出了市场的想像。11月中旬上市的林洋转债一度在盘中因为市场热炒两度触发熔断机制。但仅仅不过十数个交易日后,新上市的可转债已开始跌破发行价。

 事实上,11月最后一周可转债打新的行情已现疲态,打新收益走低甚至破发的趋势已显现。

 11月27日,新上市的可转债产品中出现了首只上市前正股价格与转股价格出现折价的可转债。嘉澳转债的转股价为45.48元, 而上市前即11月25日的成交价为37.88元,折价率高达16.72%

 因此,部分市场人士对嘉澳转债上市首日的表现表示担忧。但出乎意料的是,嘉澳转债在开盘后没有出现破发的情形,首日收益率最终维持在22%左右。

  嘉澳转债因为较为筹码分散的原因在首日被爆炒,但随后几个交易日的走势仍清晰地体现出了市场情绪问题。第二个交易日,嘉澳转债便将首日涨幅回吐,并在第四个交易日跌破发行价。

 “上周一的两只产品已很能说明问题了,对于即将可能会有新债破发,市场有一定的心理预期。”沪上一家大型券商自营部门人士表示。

 随后,上周五出现了上市首日盘中跌破发行价的可转债产品,济川转债、久立转2上市首日的行情始终围绕在发行价附近,而12月4日两只可转债一同跌破发行价。

 12月4日新上市的新时达转债,则正式宣告可转债打新首日跌破发行价,新时达转债开盘后很快击穿发行价,并在收盘前持续扩大跌幅。

 可以看出,可转债打新行情坠入谷底并非一只产品的单一行情,而是多只产品的连续体现,这也意味着可转债打新行情宣告结束,申购人甚至要承担打新首日即亏钱的风险。

 可转债打新行情迅速走弱,供给端持续放大的规模毫无疑问是最主要的原因。

 “此前可转债是小众品种,参与投资者也以机构投资者为主,这种情况下可转债上市首日的波动是非常小的。今年监管风向和申购规则变动后,可转债的规模以及标的迅速扩大,尤其是近一个月,每周都有新债可以打。目前产品的数量增多,标的的质量参差不齐,这也是造成收益率下行的重要因素,在可选择标的充足的情况下,市场不会贸然博傻。”一位联讯证券固定收益分析师表示。

 但可转债发行的洪峰尚未正式来临,本周以及下周均有百亿级别的新债等待上市,这将持续给可转债打新带来巨大的压力。

 “近两周都有百亿级别的新券发行,实际规模远超IPO,数量上更多的新券也纷至沓来。转债新产品的估值正在经历压力较大的一段时间。”北京地区一家大型券商固定收益部人士分析。

 吸筹窗口期

 有人看见了风险,有人却看见了机会。在告别打新疯狂收益后,部分市场人士呼吁可以将投资配置的目光转向二级市场。

 今年以来,可转债二级市场一直表现糟糕,这也与可转债打新形成了鲜明的对比。此消彼长,可转债二级市场超跌后,正在迎来配置的良机。

 “对投资者来说,上市的绝对价位一定程度上意味着收益在一级、二级市场之间的分割,目前新券申购、抢权的热情逐步降低,发行难度会加大,相应地天平将会逐步向二级市场倾斜。”张继强指出。

 天风证券固定收益孙彬彬团队也认为,目前转债估值存在超跌可能性的情况下,有三类标的可选。首先是距离债底较近,且基本面有预期差,有向上的空间的品种;其次是基本面向好,且估值不贵的转债品种。另外,目前处于价格底部,可以博弈条款的品种也可以考虑。

“如我们近期所梳理,当前的转债估值水平已经不贵(但高、中、低平价品种存异)。再结合对股市调整性质的考虑,收集转债筹码的时间窗口正在逐步开启。”张继强认为。

 事实上,在大量新转债上市的情况下,优质转债的估值可能会被压低,从二级市场配置角度来讲,这也将是不错的机会。

 “供给加大的背景下会压缩新债上市的估值,这点从打新破发就能看出来,优质新债的估值也会被一同压缩,这种情况下就可以考虑将策略从打新转换到抄底优质新债上来。”前述北京地区券商固收人士认为。

 (图片来源:互联网)

返回列表
下一篇:调控持续收紧 11月各线城市住宅成交继续走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