银保监会近期下发通知,明确慈善信托、家族信托不适用资管新规,并首次定义家族信托。记者查阅上市公司半年报发现,除了平安信托、中信信托等信托公司,北京银行、建设银行、兴业银行等8家上市银行在半年报中,均表达了对家族信托业务的重视。随着国内高净值群体不断扩容,家族信托将成为诸多机构所争相开展的业务。
银保监会近期下发《信托部关于加强规范资产管理业务过渡期内信托监管工作的通知》(以下简称《通知》),明确仅仅为了理财的资金信托不能作为家族信托,仅算单一资金信托。
家族信托门槛提高
“《通知》把家族信托排除在资管新规监管范围之外,同时提高家族信托的门槛,反映了当前监管层、立法层和整个社会都开始重视家族财产的传承,符合金融的逻辑,对国内家族信托发展有好处。”海华永泰律师事务所高级合伙人欧阳群对记者表示,家族信托和商事信托本质上不一样。前者虽然也有一些理财功能,但最终目的是实现家族资产的管理与传承甚至家族治理,而后者更多的是投资属性。
近年来,国内信托业开始试水家族信托,该产品在国内有了长足发展,一些大型信托公司努力拓展业务,亮点颇多。但市场上也有部分信托公司借着家族信托的外壳,做的其实还是融资类业务。欧阳群表示,某些家族信托产品承诺高收益,转头把资金投到风险较高的项目中去,如房地产、基建、工商等领域。“真正意义上的家族信托,资金都有非常明确的投资偏好,肯定是风险厌恶型,不是为了赚钱。”
记者从中信信托了解到,中信信托有定制化家族信托和标准化家族信托产品。前者信托期限在10年以上,3000万元门槛;后者设立门槛为600万元,标准化产品。而信托资管细则出台后,标准化家族信托门槛已提高到1000万元。
2018年以来,集合信托的发行和成立市场一度呈现出“冰火两重天”现象。发行市场上,产品发行数量和规模持续高企,但成立市场却很平淡,甚至一度出现集合信托产品成立规模连续下滑的现象。公开数据显示,截至2017年年末,我国个人持有的可投资资产总体规模近200万亿元,个人总资产在5亿元以上的超高净值人群中,超过七成面临家族传承问题。
借力破局行业转型
多位信托业内人士认为,伴随着资管新规的落地,根据“破刚兑、去通道、去嵌套、去杠杆”的监管原则,信托公司的资金来源端面临较大的收缩压力。随着国内高净值群体不断扩容,家族信托业务成为许多信托公司转型的主攻方向之一。截至目前,平安家族信托客户数超过2000人,管理规模近70亿元。
股权或不动产需缴纳税费
基于我国目前的法律法规,现金型的家族信托已能实现与国外家族信托完全相同的功能。但是股权或不动产转移到家族信托中时被认定为基于私人财富管理规划而设立信托,视同第三方之间交易过户,转让方需缴纳昂贵的税费。
我国家族信托服务的主要参与主体有信托公司、商业银行私人银行专业部门、第三方财富管理机构和专业律师事务所,目前仍处于探索起步阶段。家族信托客户的资产量一般都在1亿元以上,拿出10%-20%的资产设立家族信托。
法律界人士表示,“如果将来信托登记制度能确立下来,就能为家族信托业务的开展破除瓶颈;而信托登记制度一旦确立下来,立法机关还有更多后续工作要做,如信托的配套税收制度等。预计未来信托登记制度和信托税收制度都推出后,家族信托就能实现真正的蓝海状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