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闭

新闻资讯

news center

债券违约民企成“风暴眼” 逼近500亿规模背后如何排雷?

发布时间:2019-07-19 来源:21世纪经济报 浏览量:3659

“近日我们公司又对所持有的债券进行了一波‘排雷’,估计不止我们公司,应该整个行业近期情况差不多,违约事件不断增加。从以往经验来看,年底往往是更加集中。现在要提前预防,避免到时措手不及。”沪上一家大型公募基金的负责人对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表示。违约潮似乎有提前来临的迹象,7月15日当天共有4只债券发生违约,分别是中城建的“15中城建MTN001”、精功集团的“18精功SCP003”、胜通集团的“17胜通MTN001”以及康得新的“17康得新MTN002”。其中精功集团为2019年下半年来新增的违约主体。

上述4家企业全部为民营企业,且2家为化工产业。根据同花顺统计,今年以来已经有91只债券违约,涉及金额高达492.9亿元。

机构慎对民企发债

根据上清所的公告,7月15日共4只债券发生违约,精功集团有限公司的“18精功SCP003”未按时兑付本息,这也是该公司首只违约债券。中国城市建设控股集团有限公司的18亿元中票“15中城建MTN001”未按时兑付利息构成实质违约,山东胜通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因进入重整程序,无法按时兑付“17胜通MTN001”利息,康得新复合材料集团股份有限公司的“17康得新MTN002”也同样没有按时兑付利息而发生违约。

值得注意的是本次发生违约的主体均是民营企业,部分还曾是当地民营企业的龙头,行业仍然集中在化工。

违约似乎在加速,进入7月已经有9只债券违约,若将时间拉长至年初,债券违约数量则增至91只,涉及金额高达492.9亿元。

海通证券姜超在研报中指出,今年民企债券违约仍甚,新增的24家违约主体中,民营企业共有21家,占违约主体数的87.5%,较去年的82%进一步提高,共涉及债券余额469亿元。民企实际控制人风险频发。仅7月以来,A股市场已有4家上市公司实际控制人被有关机关刑事拘留或批准逮捕。实控人风险主要体现在实控人对企业再融资有显著影响。另外事前实控人可能利用职权便利“掏空”公司,例如大股东资金占用问题,事后影响后续项目推进。

上市公司财务真实性广受质疑。

近期,康得新(002450)、康美药业(600518)以及近期承兴国际事件,引起市场对公司财务真实性以及供应链金融领域风险的担忧。2018年企业财务真实性有所恶化,2018年全部A股上市公司审计结果为非标意见的占比同比上升2.84个百分点。2018年末信用债发行人中18年年报被出具非标审计意见的同比增加21家。

频频违约让机构投资者噤若寒蝉。“现在民企的信用债已经不敢高比例持有,希望通过分散投资降低风险。以前债券违约的情况较少,机构踩上属于不幸,但是从去年开始爆雷事件此起彼伏,踩中的概率大大增加。想要避雷,一是要加强信用基础研究工作,对行业和主体要有长期密切的跟踪;其次则是通过控制仓位。”华南一家大型私募的基金经理张林告诉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

不过张林表示,有些风险可以通过调研防范,有些则很难。“比如董事长猥亵这样的事件,不可能在调研范围内,有时候运气也很重要。”

2360.61亿债券发行卡壳

过去两年的数据来看,违约的高峰集中在四季度。

比如,2018年四季度违约债券为60只,违约金额为418.07亿元;2017年四季度违约债券为10只,违约金额69.29亿元,均为当年最高。

“按照过去两年的经验,目前爆雷事件还没有到高潮,防风险仍然任重道远。”张林表示。

对于频频爆雷。姜超认为是民企激进扩张+金融去杠杆惹的祸。去年信用违约潮发生的原因是去杠杆导致信用收缩,并且影子银行萎缩,非标到期难续。过去广义货币M2增速较高,那些前期通过加杠杆的方式过度融资,进行扩张的企业,当去杠杆的大潮来临,则会出现种种问题。

“以前经济发展较快,一些问题可以通过滚动发展被掩盖起来,现在则随着实体经济增速放缓,以及新老经济的换挡,这些存在的问题难以被继续掩盖,逐步暴露出来,借新还旧的把戏不能为继,造成资金链断裂的窘境。在债务违约频频,以及资金面有所收紧的背景下,债券违约以及发行失败或成常态。”瑞信董事总经理、亚洲区首席经济分析师陶冬在接受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采访时表示。

近几年一直表现较好的房地产行业也加入了违约大军。安徽第一大房企国购投资今年就有多只债券违约。

违约潮让债券发行变得异常艰难,今年有321只债券取消或者推迟发行,涉及金额2360.61亿元。

“本来准备今年6月份发一只短融,不过和承销商沟通之后还是准备放弃了。目前市场环境较为谨慎,拿券的积极性很低,如果强行发行,可能面临认购不足的窘况,既然这样不如再等等看,等到市场回暖,信心恢复的时候再发。”深圳一家制药企业的财务总监对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表示。

(信息来源:21世纪经济报)

返回列表
下一篇:民企债接连违约下的放贷挑战:门槛收紧了,部分“暂停”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