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越来越多的信托公司认识到金融科技对业务发展的强大支持能力。
对于这一现象,具有科技优势的金融机构认为这将是一个合作共赢的新机遇。比如,在消费金融领域。“与传统信托业务大额、低频的业务特征不同,消费金融信托的科技能力建设尚处于起步阶段,亟待通过赋能助力信托实现低成本、高效率的消费金融能力构建。”马上消费金融(以下简称“马上金融”)CTO蒋宁告诉《金融时报》记者。
先行先至 金融科技优势日渐绽放
当下,信托业正从基础设施、产品服务场景等方面着力,促进行业与信息化、数字化的深度融合,推进价值链延伸和商业模式的变革。
然而,对于一家企业来说,科技力量的沉淀从来不是一蹴而就的。蒋宁认为,鉴于科技本身的复杂性,必须要经历长时间的积累,才能构建出深厚的科技底蕴。也只有在厚积薄发之下,才能让科技DNA彻底融入到自身。据蒋宁介绍,2014年至今,马上金融有900人的研发团队,从基础底层的应用系统到智能应用系统,先后自主研发了400余套与零售信贷相关的全部系统。凭借积累的流量、场景、数据资源,加上自主研发的天然基因,马上金融尝试做开放平台与金融科技输出服务。
科技赋能信托公司入局消费金融
随着国民收入水平的提升,消费观念升级和消费方式的转变以及基于互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新科技的深化,中国的消费金融行业也取得了快速发展。在持续向好的消费金融市场大背景下,处于资管新规背景下、步入刚性转型期的信托业纷纷入场。
应该说,信托业作为资产规模仅次于银行的第二大金融业,其参与消费金融,对于改善信托业资产结构、提升消费金融市场供给、丰富消费金融市场主体、促进消费提振实体经济具有重大意义。然而,如何更精准地切入场景,为消费金融参与者提供个性化、定制化的金融产品与服务?
业内人士认为,金融科技是助推这一目标实现的有效途径。
蒋宁认为,消费金融公司有着多年的业务实践经验以及依托场景而构建的零售金融科技能力,能够通过T2B2C的模式赋能信托业,助力信托行业向数字化、信息化、智能化、智慧化转型发展,这既顺应了监管对风险、合规的要求,也符合普惠金融、服务实体的使命。以风控为例,马上金融建立了大数据风控系统,接入央行征信、公安部、公积金社保、芝麻信用、社交网络数据等多种大数据;建立了强风险相关的金融数据和弱风险相关的社交数据相结合的互联网大数据征信模型,并基于不同客户群,形成多维度风险画像,应对不同客户的征信数据。
在蒋宁看来,金融科技的研发和应用令信息收集变得更有效率、真实可靠,为运营效率的提高创造了便利条件。同时,金融科技为风险定价提供了更科学的依据。而接下来,区块链技术的进一步应用,还将在去中心化、数据的不可篡改性、有效存证等等方面为金融科技注入新活力。而所有这些在科技领域的实践和探索,都将成为未来与更多金融机构合作发展、携手共赢的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