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闭

新闻资讯

news center

调控谋事在先 中国经济韧性历久弥坚

发布时间:2019-08-30 来源:证券时报 浏览量:3554

今年以来,面对异常复杂的内外部环境,决策部门及时作出预判,调控政策打出“组合拳”,中国经济展现很强韧性,延续了总体平稳、稳中有进的运行态势。上市公司作为微观主体当中的佼佼者,表现可圈可点。与此同时,二级市场以相对平稳的走势,彰显出宏观经济与微观主体的双重韧性。从今天开始,本报推出“经济韧性纵深谈”系列报道,深度感受中国经济强劲韧性,更加坚定长期向好信心。


近期鼓励消费、支持创新、扩大开放等多项政策安排相继落地,持续给经济发展注入新力量。专家认为,需求结构持续改善、产业结构持续升级、新产业新产品新业态新模式较快增长,这些都将为中国经济提供持续动力。中国经济有足够韧性保持平稳运行,实现年度预期目标。


经济运行延续稳中有进


中国经济今年以来延续了总体平稳、稳中有进的运行态势,展现出强大韧性。要理解中国经济的“韧性”,可以将周期因素和转型因素相结合。从周期来看,随着中国经济规模越来越大,经济增速下降是中国经济的新常态。但在全球经济和世界主要经济体增速同步放缓的情况下,中国经济运行保持总体平稳态势,成绩不易。从转型来看,经济结构调整也取得新进展。


国家发改委主任何立峰日前在向十三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十二次会议作报告时表示,上半年通过贯彻落实“巩固、增强、提升、畅通”八字方针,统筹推进稳增长、促改革、调结构、惠民生、防风险、保稳定工作,有力有效应对经贸摩擦,扎实办好自己的事,加大“六稳”工作力度,各项工作取得积极成效。


数据显示,上半年国内生产总值增长6.3%,城镇新增就业737万人,全国城镇调查失业率保持在5%左右,居民消费价格上涨2.2%,外汇储备保持在3万亿美元以上。“实物量指标与经济增长基本匹配。”何立峰表示,今年以来,我们努力应对各种困难挑战,经济运行总体平稳、结构持续优化、民生不断改善,在全球经济增速放缓的同时,我国经济仍保持稳中有进,增速在主要经济体中位居前列,展现出中国经济巨大的韧性、潜力和回旋余地。


中国国际经济交流中心总经济师陈文玲表示,从全球主要经济体的表现来看,中国依然是世界上颇具活力的经济体之一。从2008年金融危机以来,中国成为拉动世界经济增长的火车头,连续十年,对世界经济增量的平均贡献率为30.6%,而且这种发展趋势还会继续。


宏观调控“组合拳”配合得当


宏观经济政策逆周期调节一直被放在十分重要的位置。市场普遍认为,宏观政策的调节对于保障上半年经济运行在合理区间发挥了重要作用。在国务院向十三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十二次会议提交的报告中,“狠抓宏观政策落地见效,经济运行保持稳定”放在了上半年工作内容的第一条。


今年以来,积极的财政政策加力提效、稳健的货币政策松紧适度、就业优先政策全面发力,宏观调控的“组合拳”配合得当,有力提升了政策的前瞻性、精准性和实效性。


特别明显的表现是,相关部门超前谋划出台一批政策,提前部署一批建设项目和任务,提早下达部分财政转移支付和地方政府新增债务限额。这些举措对稳定经济运行和提振市场信心发挥了重要作用。


近期,鼓励消费、支持科技创新、扩大对外开放的政策安排相继落地。国务院办公厅近日印发的《关于加快发展流通促进商业消费的意见》中,针对消费领域突出的“痛点”、“堵点”问题出台措施,为消费升级保驾护航。工信部等十部门联合印发《加强工业互联网安全工作的指导意见》,加大对工业互联网安全技术研发和成果转化的支持力度。国务院常务会议部署进一步促进体育健身和体育消费措施。6个新设自贸试验区获批,与此前的12个自贸区合力打造我国对外开放的新高地。


中国金融学会会长、中国人民银行原行长周小川此前接受央视采访时表示,“韧性是有一点冲击,它灵活调整能力强、自我调整能力强、结构优化能力强。所以,你有一点变化了,我很快调整了,结果就是我能够适应,同时我也不至于使得经济有什么大起大落。”财新智库莫尼塔研究董事长兼首席经济学家钟正生认为,目前政策出台的节奏和力道为万一遇到“惊涛骇浪”时留足了空间。


开放、改革、创新深挖发展潜能


在种种不利的国际环境下,上半年我国出口保持了不错的成绩。这是我们通过改革创新的方式,将受到的压力在结构转型等领域转化为动力的体现。


今年以来陆续出台的多项“稳外贸”措施,包括:提高部分产品出口退税率,鼓励企业积极拓展关键零部件和先进技术设备多元化进口渠道;保持人民币汇率在合理均衡水平上的基本稳定;将出台适应跨境电商零售出口特点的所得税核定征收办法,适时扩大跨境电商综合试验区试点范围;进一步简化进出口环节监管证件等,着力于有效解决外贸企业反映的当前市场竞争激烈、综合成本上涨较快、营商环境需进一步改善等问题。


同时,从结构转型来看,产业调整升级步伐加快,创新创业创造向纵深拓展。上半年,农业生产保持稳定,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势头良好,钢铁、煤炭等重点行业去产能成效得到巩固,“僵尸企业”处置工作加快推进,并进一步完善了降成本、债转股、市场主体退出等政策,固定资产加速折旧优惠政策适用范围扩大至全部制造业。科技支撑和新兴产业引领作用不断增强。


此外,上半年,大众创业万众创新进一步深化,双创示范基地带动作用明显增强,财税、金融、人才等扶持政策不断完善,科创板正式开板,“双创”对扩大就业、激发创新创造活力、壮大新动能、增强竞争力的积极效应加快显现。中国创新能力增长迅速,世界知识产权组织在《2019年全球创新指数》中也承认了这一点。


陈文玲认为,创新将为中国经济发展提供持续动力,尤其是如果我们未来能在颠覆性的创新、共性的技术、前沿技术方面实现突破,中国发展的动能、发展的前景将更加强大。


未来几个月将如何发力?


当前,我们也需要看到经济运行出现了不少新情况和新变化。我国经济发展面临的困难挑战和不确定不稳定因素明显增多。一些长期存在的结构性体制性矛盾与外部冲击共同作用,经济发展面临新的风险挑战,保持经济平稳健康发展的难度有所加大。


做好年内未来几个月工作,要重点做好七方面工作:保持好宏观政策连续性稳定性并适时预调微调;着力深化市场化改革扩大高水平开放;以改善民生和培育内需新增长点为导向推动形成强大国内市场;持续推进创新发展和产业升级;统筹推进城乡区域协调发展;打好三大攻坚战加快补齐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短板;以人民为中心做好惠民生各项工作。


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副主任王一鸣认为,只要我们坚定信心,保持战略定力,认真办好自己的事,进一步加大改革开放力度,巩固减税降费政策效果,畅通货币政策传导机制,加大对产业链关键环节的支持,培育新的消费热点和投资增长点,防范化解金融领域突出风险,有效应对各种困难和挑战,稳定市场预期和信心,全年经济增长能够实现预期目标。


交通银行首席经济学家连平也认为,下半年经济运行将持续保持韧性,这是因为下半年减税降费作用将逐渐体现,将促进制造业投资预期改善,同时伴随信贷增速平稳较快以及地方政府专项债的大量发行,社融增速将会形成反弹趋势。他预期,为配合积极财政政策,货币政策可能会适时适度加大逆周期调节,对社融增速和信用创造产生积极影响。

(信息来源:证券时报)

返回列表
下一篇:维持房贷利率基本稳定可以正确引导市场预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