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资讯
news center自2011年底国务院批准实施《厦门市深化两岸交流合作综合配套改革试验总体方案》以来,厦门经济特区在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先行先试,努力探索海峡两岸融合发展新路,特别是在交通、金融、文化等领域逐步探索出两岸交流合作新模式、新途径,为推动两岸交流合作向更广范围、更大规模、更高层次迈进,发挥了“窗口”“试验田”和“排头兵”作用。
海上便捷通道,密切两岸交流往来
一湾浅浅的海峡,一边是厦门,一边是金门。从厦门五通客运码头到台湾金门水头码头,海上航行时间仅为30分钟,是大陆与台湾地区人员交流往来的主要通道。
为发挥五通码头航线航程短的优势,2014年4月,厦门市对航线资源进行整合并完善相关机制,将厦金航线东渡航班全部调整到五通码头,形成厦门至金门“海空联运”航线。
通过厦金“海空联运”航线到台湾本岛,交通成本大约能节省50%以上;日航班量提升至36个,周末节假日更可达40个,深受两岸同胞欢迎。
2019年底,厦门五通码头投用人脸识别、
人证对照系统和自助办理系统,
为两岸同胞往来打造更为舒适、便利的出行环境,
直接提升了航线的运行能力。
至2020年底,
厦金直航航线累计运送旅客1979.35万人次,
客运量约占闽台海上客运量90%,
占两岸往来人员总数的20%。
厦金航线客运量连年攀升的背后,是两岸民众血浓于水的亲情和密不可分的商贸往来,同时也提升了两岸跨境电商的物流时效。
厦门市商务局台港澳处处长伍建昌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说:
2019年4月和7月,厦门象屿集团在台湾金门、高雄建设的两个跨境电商海外仓正式投入运营,2020年共完成82个集装箱中转海运快件业务,为两岸跨境电商企业提供了便利化、阳光化的物流通道。
金融合作创新,完善区域金融生态体系
位于厦门本岛东部沿海片区的两岸区域性金融服务中心,横跨思明、湖里两个行政区,规划面积22.8平方公里,生态环境优美、配套设施完善、总部大楼林立,已逐步形成资本汇聚的洼地。2020年,两岸金融中心片区全年新增企业2316个,注册资本845亿元。
厦门两岸金融中心是2010年国务院批准设立的唯一冠以“两岸”的区域性金融服务中心。厦门经济特区作为两岸交流合作的前沿平台,近年来发挥政策先行的优势,不断推动各项开放措施落地,鼓励在信托、金融租赁、汽车金融、货币经纪、消费金融等金融领域引进境外专业投资者。
2014年、2018年和2019年,厦门市财政局作为出资人的金圆集团,先后发起设立福建首家两岸合资公募基金管理公司——圆信永丰基金、全国首家两岸合资消费金融公司——金美信消费金融和全国首家两岸合资证券公司——金圆统一证券,满足大陆市场多层次金融需求,助力普惠金融,进一步完善区域金融生态体系。
“在金融领域引入台资机构,有助于进一步拓展两岸金融合作范围。”金圆集团相关负责人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金圆集团将充分发挥两岸金融合作先行先试的成功示范效应,促进两岸金融交流合作,搭建两岸金融业沟通平台,助力厦门建成服务两岸、辐射东南亚、连接‘海丝’、面向全球的区域性金融中心。”
两岸标准互通,拓展“一市两标”机制
拓展“一市(厦门市)两标(大陆标准、台湾标准)”机制应用,探索更多领域两岸标准互通,是厦门深化两岸交流合作综合配套改革的重点任务之一。
2018年,厦门市创新职称认定机制,打通人才引进通道,让台湾人才来厦工作可以通过直接采认、匹配认定方式获得职称,享受市民待遇。这一举措在全国属于首创。
“凡在厦门市企事业单位和其他经济组织直接从事专业技术工作,在台已取得真实合法有效的行业证照,且符合在厦相关工作岗位年龄要求的持有台胞证的台湾居民,可通过申请认定方式取得职称。”
据厦门市人社局相关负责人介绍,截至目前,已有85名台湾医师在厦通过认定取得职称,其中正高级68名,副高级13名,中级4名;另有1名在厦台湾专业技术人才取得工程师职称。
为打造台湾人才登陆第一家园,厦门市坚持以人为本,深化以惠促融,在更大范围、更宽领域为台胞台企提供同等待遇,大大提高台胞满意度。
“厦门积极构建服务两岸融合发展的医保体系,实现在厦台胞与本市居民医保同等待遇。”厦门市医疗保障局党组成员、副局长陈秀新说,台胞按规定与厦门用人单位建立劳动关系的,可参加职工基本医疗保险;在厦居住一年以上的非从业台胞,可参加城乡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在个人缴费、财政补助标准和保障程度上与本市户籍居民一致。
挖掘中华文化,增添两岸合作信心
厦门与台湾金门隔海相望,“两岸一家亲”是生生不息的文化密码。
1987年1月29日,厦门与金门首次同放焰火,共庆中华民族传统新春佳节。
这一惯例延续至今,成为许多留厦过年台商的美好记忆。
近年来,厦门市以闽南文化为纽带,坚持民间推动与市场运作并举,深化以情促融,创新交流合作的方式方法,全面提升两岸文化、教育、卫生交流合作的层次和水平,形成两岸文化交流最活跃平台。
献香茗、焚祭文、九鞠躬……郑成功文化节作为两岸信众心灵交流的重要活动,如今已走过12个年头,一届届的文化传承让这支牵系两岸的历史文脉历久弥新。
“通过举办两岸交流系列活动,增强了两岸同胞共克时艰、守望相助的民族情感认同,让彼此越走越近、越来越亲。”厦门市思明区委常委、海外联谊会会长金季昆说。
青少年是海峡两岸的未来、民族的希望。厦门除了两岸共办活动,还将两岸合作的着眼点放在将传统艺术的种子播撒、根植于台湾青少年心中。2017年,厦门市组织中国戏曲“梅花奖”获得者、厦门市金莲陞高甲剧团团长吴晶晶带领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陈炳聪和优秀演员吴伯祥,赴台湾进行为期10天的表演教学。2018年和2019年,金莲陞高甲剧团又先后两次在厦门为台湾青年剧团举办“闽南传统艺术种子培训”冬令营和南音、歌仔戏“种子培训”冬令营活动。
厦门市金莲陞高甲剧团和台湾戏曲学院青年剧团合作演出
“在推进两岸融合发展进程中,厦门积极发挥‘窗口’作用,配套推进区域合作、行政管理、对外开放等支撑体系建设,构建两岸交流合作先行区。”厦门市发改委综改处相关负责人表示,未来厦门将根据两岸资源禀赋条件,深化以通促融、以惠促融、以情促融,形成两岸经贸合作最紧密区域、两岸文化交流最活跃平台、两岸直接往来最便捷通道和两岸同胞融合最温馨家园。
(来源:中国改革报)